• 阿昌族山寨
  • 阿昌山寨
  • 阿昌山寨
  • 阿昌山寨

民风民俗

Folkways
阿昌山寨

大理云龙阿昌族挽歌“西皮白”

作者:阿昌山寨     来源:云龙阿昌史话     2021年08月24日 22:08     点击:2611次

云龙阿昌族在停丧期间要绕棺,唱《绕棺调》。因《绕棺调》每句的开头和结尾都用“西皮白”三个字作为衬词,所以叫唱“西皮白调”。

绕棺、唱“西皮白”是云龙阿昌族在丧葬活动中独有的民族习俗,并且由此影响到了附近的各个民族,算阿昌族特有的文化输出。有的村寨人死了之后,村里没有人会唱“西皮白”时,主人要专门请会唱“绕棺调”的人,到家里帮绕棺唱“绕棺调”。帮助死者家属增添热闹气氛,使家人不感觉冷清、寂寞、孤独悲伤。同时展现阿昌族人质朴豪爽、助人为乐的精神面貌,以及思维敏捷、能歌善舞的聪明才智。阿昌族以唱调热闹气氛送丧,是其古老的生死观决定的,这个问题非常值得我们去研究。

绕棺唱《绕棺调》在夜间举行,少时六七个人、多时几十个人轮回演唱。如主人客气,唱《绕棺调》的人凑合得好,经常唱到天明。唱腔哀痛、忧伤、悲切,教育逝者后人,缅怀死者品德,使人有一种怀念死者、做人要孝敬父母、行善积德、厚道处世的感觉。

绕棺队伍的人,年龄从十一二岁到七八十岁不等,死者的亲兄弟和侄辈都可以参加,但儿女、哥哥不能参加。出殡头天晚上绕棺的场面更是热闹, 的死者的亲姑爷和侄姑爷一定要参加绕棺队伍。绕棺人要“吊姑爷”。除增添热闹气氛以外,还要“闹五更”,检验姑爷的才能。

停丧期间,晚上会唱《绕棺调》的几个人走进棺材旁,边绕着棺材转边唱《绕棺调》。内容不拘一格,而是临时发挥,随意编唱,但以《二十四孝》中人物、事物进行盘问,或以古典故事中的主要情节或者主要人物进行演唱。

演唱时多以编成7字诗句进行演唱。演唱方法有配合唱,即一唱一和;有问答唱,即一问一答。也有演唱者互相讽刺戏闹的场景,又叫“乱编花篱笆”。演唱时多以问答唱为主,无论哪种唱法都有唱双句和单句两种形式,一般唱单句时较多。

演唱时,必须在每句的前面和结尾,加唱衬词“西皮白”。无论死者是男是女,句前衬词衬词后要加唱“阿老”两字,以衬托词调。具体唱法是“西皮白(阿老)人在世间一场戏西皮白”,“西皮”两字唱声要拉长,“白”字唱声要短切。有时夜深人静,《绕棺调》那哀痛、悲切、忧伤的唱腔和启发感人的内容,往往使在场的主人和观众伤感悲痛、流泪哭泣。

唱《绕棺调》最热闹是出殡的头天晚上。有时绕棺的人多,场子转不开,就只能轮换班演唱或者一部分人坐在外面的阶台上进行演唱。

当天晚上绕棺人要“吊姑爷”。先要把死者的亲姑爷,没有亲姑爷就把侄姑爷请到绕棺队伍里,和大家一起唱《绕棺调》,当晚主要盘问对象是姑爷。考察姑爷的“肚材”和“口才”。演唱时由姑爷配合问唱和答唱。姑爷输了就摆出香烟、白酒和糖果慰劳大伙。如果姑爷能言善辩、对答如流,大伙没办法拿下姑爷,又不肯认输,这时大伙就用一根麻布背带从楼楞上放下来,下面结一个兜。把姑爷抱起放在兜上,姑爷两手放在两边的背带,就像背带“吊”着一个人,所以叫“吊姑爷”。逗得在场的人哈哈大笑。然后又把姑爷抱下来。这时姑爷就和妻子(死者的姑娘或者侄姑娘)在死者面前点三炷香,摆出早已准备好的白酒、香烟、糖果等祭奠死者,然后双双跪在死者面前痛哭一场。接着夫妻双双给绕棺人和观众递烟、敬酒、散发糖果。感谢大伙为主人家演唱《绕棺调》付出辛劳。如果亲姑爷和侄姑爷忠厚老实不会唱《绕棺调》,那么,姑爷会请一个口才好又会唱《绕棺调》的人,帮忙到场代替演唱,到时候姑爷姑娘同样祭奠死者、犒劳大伙。但因姑爷忠厚老实、口才差,不“吊”他。

鸡叫五更时,夜深人静,主人更觉难舍死者,非常凄悲(因天亮后不久死者就要上山),这时主人会不停地给绕棺人敬酒。绕棺人趁着酒兴,越唱越起劲,越唱声音越洪亮。演唱节奏同时加快。一直唱到天亮,有的唱到出殡。这就叫“闹五更”。

在演唱《绕棺调》活动中“吊姑爷”和“闹五更”,是云龙阿昌族的一种独特的民族风情和民族风俗,至今仍在漕涧地区流传下来。如今由于民众生活水平提高,孝敬父母成为一种社会风尚,阿昌族的演唱《绕棺调》在民间丧事活动中,已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内容。

Copyright Reserved 2021 © 阿昌山寨 网站备案号: 滇ICP备15000563号 电话(TEL):18988236235
网站建设技术支持:昆明天度网络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