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昌族山寨
  • 阿昌山寨
  • 阿昌山寨
  • 阿昌山寨

民族概况

National Survey
阿昌山寨

阿昌族捕鼠专家曹依秀

作者:阿昌山寨     来源:阿昌山寨     2015年02月05日 00:02     点击:3519次

曹依秀,女,阿昌族,德宏州梁河县人。她没有念过一天书,也没有接受过任何专业培训,但却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闻名全国的捕鼠专家。她的事迹因为《人民日报》的报道而轰动全国,她也因为捉鼠厉害而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

赴京开会,“佬秀”变“依秀”

曹依秀1892年出生在梁河县大厂区干龙塘村。这个家庭贫苦的阿昌族少女原名曹佬秀,她因为捉鼠厉害而成为了受人关注的人物,并因此成为了全国政协委员,在第一次赴北京开会时,负责登记委员名单的一名工作人员看到“曹佬秀”这个名字的时候,感觉很奇怪。“怎么会有人叫曹佬秀呢?该不是写错了吧。”于是,工作人员便把“佬”字误写为“依”字,又把民族误写为傣族。于是所有来报道曹佬秀捕鼠事迹的报刊杂志都写成“傣族捕鼠专家曹依秀”,曹佬秀只能以“曹依秀”为名了。

鼠疫流行,不幸失去丈夫

曹依秀17岁时与小厂区的阿昌族青年赵连富结婚。由于家贫,夫妇俩背井离乡到九保镇谋求生计。1945年,日本侵略者在梁河县放下大量老鼠,散布鼠疫,于是,40年代末滇西地区开始大规模流行鼠疫,赵连富死于鼠疫。

1950年梁河县解放,曹依秀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刚解放的边疆地区,百废待兴,而鼠疫却仍然在这块土地上猖獗流行。据梁河县卫生部门统计,1950年—1955年间,全县共发病411人,死亡62人。云南省政府有关部门及时向边疆派去鼠疫防治队伍,深入村寨宣传,发动群众群防群治。

决心灭鼠,见到鼠洞就挖

曹依秀深知防治鼠疫的重大意义,联想到亲人的惨死、老鼠对庄稼的破坏,她下定决心见鼠就灭。她养了一只嗅觉灵敏的大黑狗,平时,她只要一出门,总是扛着一把锄头,带着大黑狗,处处留心老鼠的踪迹,那只大黑狗一发现鼠洞,就用爪刨土不止。曹依秀见鼠洞就挖,时间来不及的,就等晚上来挖,天天如此。秋收季节,鼠类繁殖增多,曹依秀每天都能捕获几十只甚至一两百只。每当她拎着一串串死鼠回村时,村里人有的赞扬鼓励,有的讽刺打击。而曹依秀总是抓住机会,向大家讲科学道理。1951年她一共挖捕到老鼠1024只,当了全县捕鼠模范,年底又被推荐出席云南省卫生模范会议,受到表彰奖励。

人工捕鼠,年平均1200多只

1952年美国在朝鲜利用老鼠发动了细菌战,曹依秀得知后,义愤填膺,灭鼠工作更加积极。她带动全县掀起“除四害,讲卫生”的高潮,梁河县县长把自己骑的马让给曹依秀骑,让她到县里各地去传授灭鼠经验,培训干部、群众和学生。1956年,中央鼠疫防治参观组到梁河县访问了曹依秀,同年5月、8月和11月,她应中华医学会云南分会邀请,在昆明做了三次灭鼠报告。还给昆明医学院、昆明师范学院生物系和云南大学生物系的全体师生做了灭鼠报告及现场表演。1958年,曹依秀到澄江县和西畴县的卫生模范村——哄哈村参观,同时传播了自己的灭鼠经验和技术。在先后几年中,不少报刊杂志也大量报道了她的先进事迹。在梁河,曹依秀带出了一大批徒弟。1963年,全县灭鼠80多万只。1951年—1964年间,曹依秀共灭鼠2万多只,而且多是人工挖捕的。

1958年5月、9月、10月、11月,曹依秀先后出席了云南省除四害技术经验交流会、全国医药卫生技术革命经验交流大会、中国科协全国代表大会、云南省除七害讲卫生灭疾病评比大会、全省社会主义建设妇女积极分子大会、全国社会主义建设妇女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和全国政协第二、第三届一次会议等会议,并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彭德怀副总司令和全国妇联主席李德全及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接见。

出版专著,得到学术界重视

曹依秀在长期实践中,通过细心观察和探索,基本掌握了鼠类的洞群结构、消长规律和生态习性,总结了一套十拿九稳的捕鼠本领,出版了一本名叫《挖捕野鼠的经验》的专著。

由于曹依秀积累的捕鼠知识和经验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因此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重视。

1958年7月1日,曹依秀被中华医学会云南分会吸收为会员,并被中国科协选为全国委员,被中国医学科学院聘为特约研究员。北京医学院、昆明医学院、昆明医专聘她为特约教师,北京市卫生防疫站、云南省卫生防疫站聘她为技术顾问。云南省妇联还发出全省妇女学习曹依秀的号召。曹依秀的先进事迹曾被拍成电影,编入小学课本,广为宣传。

在“文化大革命”中,曹依秀受到了冲击。1967年,梁河县防疫站撤并后,她每月应得的补助费被取消,健康每况愈下,病魔缠身,医治无效,于1970年12月6日逝世。

Copyright Reserved 2021 © 阿昌山寨 网站备案号: 滇ICP备15000563号 电话(TEL):18988236235
网站建设技术支持:昆明天度网络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