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昌族山寨
  • 阿昌山寨
  • 阿昌山寨
  • 阿昌山寨

民族文学

National Literature
阿昌山寨

阿昌族妇女为什么要戴包头

作者:      来源:阿昌山寨     2015年04月17日 08:04     点击:2372次

在遥远遥远的古代,古树葱茏的大山之下,绿树荡漾的长河之滨,有一片富饶宽阔的坝子,居住着我们阿昌族古老的先民。那里鲜花常年盛开,遍地宝藏取之不尽,青牛白象在森林中漫步,红冠灵蛇在芳草中穿行,金鸡孔雀在山坡翩翩起舞,画眉鹧鸪在枝头婉转啼鸣。阿昌人祖祖辈辈在那里繁衍生息,全族男女老少相亲相爱表达感情,美好的家园飘荡着美好的歌声。可是,鲜嫩的禾苗会突遭野猪的吞食。鸽子的家园突然飞来凶恶的老鹰。在一个阴霾的早晨,阿昌人遭到了外敌的残暴入侵。竹马牛羊被抢掠屠杀,美好的家园化为灰烬,同胞的鲜血在无辜流淌,善良的人民遭到蹂躏。暴行激起了阿昌人的愤怒,怒火烧起了阿昌誓死保家卫国的决心。为了国家安宁,捍卫自由和尊严,阿昌只得举起了长期同野兽进行斗争的弓弩。金竹的箭头用辣灰泡硬,实心的箭杆再编上羽祤,棠梨树的弩牦牛角的键,弓弩力大,箭头锋利坚硬,百步之外能射中头上的高,辗转牛背能射落空中飞翔的老鹰。嘹亮的“牛角波罗”(牛角号)号召着同胞,愤怒的火焰烧遍了村寨山林,咚咚的战鼓在激励着男女老少,去和敌人做殊死厮杀的决斗。

战斗进行了七天七夜狼烟在升腾,在蔓延家园在哭泣,在滴血。双方都伤亡惨重,难解难分。阿昌勇士在前沿与邪恶的敌人赤膊血战,阿昌妇女冒着战火运送弹矢箭祤,接济粮草。敌人的乱箭像飞蚂蚁搬密集,纷飞的乱箭在威胁着亲人。在烈火箭雨的战争中,箭送不上去,一位聪慧的母亲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如果前方亲人的头顶上,都用布袋包高一尺五寸,后面的妇女们向高包头射箭,亲人取下箭就能射向凶敌,又能伪装借箭迷惑敌人。前沿的勇士们照那位聪慧的母亲聪明的主意,包起了高昂的包头,高高的包头立下了功勋。敌人把箭误射向高包头,高包头挽救了阿昌亲人的生命。

战斗进行到第八个黄昏、山前滚满了乱石般的敌人,阿昌勇士们也付出了惨重牺牲。此时,残暴的敌人又发出了狼一样的嗥叫,蜂拥着爬上来。山头的青枫树宁折不弯,阿昌的壮士们个个舍生忘死,射完箭又挥起树杈棍棒和石块,誓和强盗做殊死的斗争。

战斗持续到第九天黎明。山下又爬上来一群敌人,悲壮的喊杀声回荡在崇山峻岭。阿昌弹尽粮绝,面临着家破人亡,被迫退上了一座高高的山头。为了保护山头后的老人还在,不遭敌的残杀,为了捍卫足下的家园国土不受寸土流失,半分侵扰。阿昌慈祥的母亲变成了勇敢的妇人,她们高举起点燃的火把,愤怒的烈焰袭卷向前沿阵地,包围了激战的山头,把亲人和敌寇一同在冲天火海中烧成灰烬。

一场大雨临下来,熄灭了战火。妇女们才放声痛哭自己的亲人。为了纪念战死的丈夫兄弟,为了记住这场悲壮的战争,母亲们包起了丈夫的头,把它搭成了一支巍巍的箭祤。为了记住民族英勇斗争的历史,为了不忘却那位伟大的母亲的聪慧主张,从此以后,阿昌子女一经结婚,头上就包起英雄的箭祤。

虎行深山爱森林,龙游大海爱水深,这个悲壮的故事,连同我们高昂的包头,千百年来沿袭着,传承着,一直到了今天,传到今天晚上。

阿昌妇女头颅上顶着的是支巍巍的英雄之箭。那里面包藏着一个悲壮的传说故事;埋藏着一个民族如火似血的古根;支撑着一种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

Copyright Reserved 2021 © 阿昌山寨 网站备案号: 滇ICP备15000563号 电话(TEL):18988236235
网站建设技术支持:昆明天度网络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