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昌族山寨
  • 阿昌山寨
  • 阿昌山寨
  • 阿昌山寨

动态资讯

Dynamic Information
阿昌山寨

新华“帕提瓦”:为您揭开古老阿昌族的神秘面纱

作者:毕春艳     来源:腾冲新闻网     2023年01月19日 22:01     点击:515次

导读:腾冲市新华乡帕提瓦民族村2014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传统村落”,2016年获评为“腾冲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019年认定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2020年列入腾冲市“全面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学习体验路线教学点,同年成功创建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2021年被表彰为“腾冲市1+1+N农村末梢治理示范点”,2022年底被评定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腾冲市新华乡是保山市阿昌族聚居最为集中的乡镇,被称为“阿昌之乡”。而坝角,这个被阿昌人意为秘境“帕提瓦”的地方,就是阿昌人的心灵圣地,寓意“角落里神秘幸福的地方”。

神秘一:从葫芦里走出来的民族

据阿昌族创世纪长诗《遮帕麻与遮米麻》之《天公地母传人种》描述:天公地母成婚,九年怀孕,九年临产,生下一颗葫芦籽。九年发芽,九年开花,九年结果,结了一个大葫芦,跳出九个小娃娃,变成九姓九民族。其中,老九以“早”为姓是阿昌,住在半山腰。感兴趣的您,可在景区休憩亭旁的葫芦创意小品中打卡体验。

阿昌族是云南特有的、人口较少的8个少数民族之一,民族语言为阿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有梁河方言、潞西言和户撒方言,无本民族文字,兼通汉语、傣语等其他民族的语言或方言。新华乡的阿昌族属梁河支系。

神秘二:龙脉之地——帕提瓦民族村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一条青龙云游至四面环山的坝角龙塘洼,这里天蓝、地绿、水清、景秀、果香、虫鸣、鸟唱,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发、恬静祥和之景。位于龙塘洼东南角的泉眼是青龙的御用“洗脸盆”,西北角的泉眼为青龙御用的“洗脚盆”。

清朝初年,年轻有为的阿昌人赵国品娶曹氏为妻,持山照到坝角铲草立寨,将龙塘洼开垦为龙塘大田(现为景区停车场),栽种水稻等作物。把青龙的“洗脸盆”修建为立寨来的第一口水井,后人取名“立寨古井”。几度寒暑,赵氏夫妇修建了一条经青龙“洗脚盆”(位于那丁山脚与刺猛河岔路口)旁的进出村寨的道路,让跋涉的路人歇一歇沉重的脚步,喝一口清澈甘甜的山泉水,蓄满活力后继续前行。在恩爱夫妻俩的勤恳苦植下,不断兴家旺业。随着日复日、年复年的光阴流逝,一代代的阿昌人在帕提瓦村寨繁衍生息。

神秘三:景区创意设计与景点文化内涵

景区按照阿昌族的图腾文化——“青龙白象”的整体形象来布局:以静谧弯曲的秘境小道为“青龙”,停车场为“龙头”,立寨古井为“龙尾”,在树林、村寨、竹林、茶园、蓝天、白云相互映衬下,若隐若现,撩人心弦;村庄为白象的“四肢”,阿昌族民俗文化传承中心为大象的“眼睛”,天公亭为大象的“耳朵”……各景点文化底蕴深厚,民族风情浓郁。

第一站:秘境小道

“万物有灵”是阿昌人世代沿袭下来的世界观,“多神崇拜”也是古老阿昌族人的原始信仰。他们认为日、月、江、河、大山、巨石、古树、竹林等均有灵魂,都有超人的力量。该秘境小道以自然景观为依托,融入阿昌文化探秘、传统工艺观摩等旅游业态,把奎鼓坡、阿昌族民俗文化传承中心、万亩茶园基地、竹林、阿昌村寨、白象归来、休憩亭、立寨古井等景点穿珠成串,形成一条约1300米的神秘多彩蜿蜒步道。

第二站:奎鼓坡

据说,很久以前这个坡里住着一位身材健硕、神力超强的鼓神。阿昌人有玩春灯的习俗,通常在大年二十九(农历),由德高望重的长者带领那些品行端正、聪明能干的玩灯队友们,在请示灯头同意后,把供奉在灯头家的大锣、铜铃、大鼓等敲击乐器取来,到坡脚跪求鼓神后,把安放了一年的变得松弛的大鼓进行扎紧加固,把被老鼠啃食的鼓身修复完好,把落有灰尘的乐器擦净,阿昌语叫“奎鼓”,预示着“奎鼓”后的乐器在玩灯过程中,乐器发出的声音最清脆响亮,百姓生活越会平安顺遂。长此以往,这个坡就叫“奎鼓坡”。

第三站:阿昌族民俗文化传承中心

新华乡阿昌族民俗文化传承中心是云南乃至国内首个乡级规模最大、特点和个性化最为突出的文化传承中心之一,分为中心表演广场、阿昌文化展览馆、阿昌文化体验馆、石柱石墩、青龙白象图腾、保寨神树、天梯、天公亭等,总占地8亩,建筑面积2000余平方米。

中心表演广场。按照“大象的眼睑”进行有序设计,第一层为“大象鼻形”的展览馆和体验馆、第二层为嘉宾席、第三层为贵宾席、中心点为大象的“瞳孔”。而“眼脉”又以一个跳动的阿昌少女岩画形状为切入点,用文化层的表现方式铺设为入馆甬道。

阿昌族的传统节日甚多,但较为隆重的节日为“阿露窝罗节”,于每年农历正月十六在中心表演广场上举行。届时,一张邀请函便将各地阿昌族同胞集结在一起,身穿民族盛装,排成两排长队,从寨门口踏着铿锵的鼓点,跳起欢快的窝罗舞,汇聚到中心表演广场上,待“活袍”在“青龙白象图腾”前念诵古老庄严的祭词后,舞起金狮、唱起歌儿、蹬起窝罗,同四方来宾、游客一起欢庆,以此来纪念阿昌族创世始祖遮帕麻和遮米麻开天辟地的历史功绩、欢庆丰收以及追求幸福吉祥的新生活。其活动声势浩大,现场氛围浓厚。

阿昌文化展览馆。围绕历史渊源、神话传说、发展崛起三个部分,以一犁、一图、一屋、多物、多画来精彩呈现新华乡阿昌族的“前世今生”。在铁器打造、医药卫生、驯马养马、产业发展上有其专长,在民居、婚俗、节庆、织锦、服饰、丧葬等方面独具特色。

阿昌文化体验馆。该馆设有明代以后阿昌族人的议事堂,中间座位为头人与夫人的专座,两边为村寨中主要姓氏议事者的座位,堂内设三面鼓,堂前左右鼓为定音鼓(决定生效),堂尾一鼓为起音鼓(议事开始)。同时议事堂也为重大祭祀仪式的场所,故同时设有祭祀用的击打乐器—牛铃编钟和马铃编钟。祭祀时,在场的阿昌族人配合着三面大鼓、牛铃编钟、马铃编钟以及活袍的口传吟咏,进行起奏唱跳。馆内,还设有阿昌族织锦、手磨、揉茶、酿酒等器具体验区,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亲身印证”。

石柱石墩。源于对石神的崇拜,按照阿昌人的历法、传说、纪事等进行有机结合,表演广场周边用60根长3.3米的石柱象征阿昌族创世纪长诗《遮帕麻与遮米麻》中的30天兵和30天将,并按十天干、十二地支、二十四节气、九个兄弟等数字进行了不同方式的排列。600个规格相同的石墩,供游客坐下来观赏阿昌人表演文艺节目。

青龙白象图腾。树立于中心表演广场右侧的“青龙白象”图腾(祭祀台),是阿昌族人对佛祖和祖先的供奉缅怀,是阿昌族的民族标志和文化符号。左柱顶端绘有太阳,为阳柱;右柱顶端绘有蓝天皓月,为阴柱;两柱还绘有腾空的青龙,柱间绘有白象向天高昂,长鼻顶一轮红日;顶部架设着一张巨大的满弦弓箭,箭指苍天,象征着遮帕麻用它来射落魔王腊訇制造的假太阳。

保寨神树——古榕树。传说,古时此地正处“垭口”位置,邪恶的风神时不时对着垭口“作妖”,让坝角村寨深受其害。天公遮帕麻知道后,便捉拿了风神。随即,天公右手一点,一株榕树苗就出现在寸草不生的垭口地里,并浇上一捧晶莹剔透的露水,自此榕树便渐渐长高。据寨内年长者回忆,此树已有500多年的历史,鼎盛时树高约32米、树冠直径超过21米、胸径达2.12米,能覆盖2亩左右的土地。数百年来,古榕树在当地人的悉心保护下茁壮成长、枝叶繁茂,不仅能为坝角村寨遮风挡雨庇荫,还能保佑寨内人畜平安、五谷丰登,被当地村民尊称为“保寨神树”。

随着时间齿轮的不停转动,细心的长者们发现神树的树心日渐干枯,于是便心疼地给神树系上红布,希望它保存实力,静疗内伤!神树却仍没有停下成长的脚步,也没有卸下对村寨坚守的职责,而是像一位精神抖擞的“战士”迸发出自己全部的光和热!分别在2015年3月、7月的雨夜里,神树的侧枝、枯死的躯干再也支撑不了硕大枝叶的重量,先后悄然倒下,但前后两次都没有伤及一人、一畜、一草、一木、一花。早上醒来的寨民看到这一切,流下了伤心的泪水,纷纷把倒下的树干枝叶全部放到老树桩下,让它们永远守护在一起!

一个雨水过后,老树桩上竟奇迹般长出了新枝叶,重现出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保寨神树与阿昌族人在“人护树,树佑人”的朝夕相伴中早已“灵魂合一”。神树的“面貌”象征着阿昌人民的坚韧不拔,以生生不息的精神,筑梦伟大时代,共创美好生活。

天梯。阿昌文化体验馆后有天梯56蹬,象征56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团结一致,携手奋进幸福美好的明天。

天公亭。解放前,为防御外来势力入侵,阿昌老辈人在“营盘坡”最高点修建了战壕,确保村寨安全。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上下一片祥和,防御功能不复存在。后来,阿昌人为歌颂始祖遮帕麻创世以来所做出的丰功伟绩,勉励后人感恩奋进,在此修建了天公亭。站在这里可以俯瞰整个村寨,还可远眺龙陵的大尖山以及天际浮云、浓雾、阳光。眺望间,流水潺潺、树叶沙沙、鸟语侃侃,微风轻拂脸颊,并将青草、绿叶、百花、茶叶的芳香一浪接着一浪吹拂过来,顿感神清气爽,成了视野开阔、登高望远的观景台和风水台。

天公亭背面的这七根图腾石柱代表的是阿昌人曾经迁居的七个地方:漕涧(太阳升起的地方)、蒲缥(有温泉的地方)、潞江坝(需要渡船的地方)、梁河(开始学会牛耕的地方)、潞西(有大象耕田的地方)、户撒(有汉人打弓射箭的地方)、密支那(有人抬铓走过的地方)。

织锦房。织锦房是集织锦劳作、技艺传承、产品展销、游客体验为一体的场所。阿昌族的织锦,以款式奇特、图纹别致、色彩斑斓、质地厚实著称。织锦的花纹大多变形夸张,但又统一规范,一个花纹便是一个特定的符号,犹如一册“女书”,千百年来在阿昌妇女“手口之中”传承,是一部记录着阿昌族的自然崇拜和原始崇拜,藏匿着古老文化密码,越来越受到众人喜爱,成为竞相购买的工艺珍品。

第四站:万亩茶园基地

明朝洪武年间,新华乡开始引进大叶种茶树进行零星种植,手工制作后自己食用,有“生津解渴”之功效。民国时期,在龙川江沿岸推广种植,随着茶叶经济效益的显现,勤劳的阿昌人把一座座的小山开垦出来,连片种植了大叶种茶树。正是这一枚枚小小的茶叶显现出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让不怕苦累的阿昌人在劳作中掌握了先进的茶园管理技术和制茶工艺,改善了阿昌人贫困落后的窘境,他们的生活也随之开启了“酿蜜”之旅。目前,新华乡现有茶园面积23730亩,素有“腾冲市第二大茶乡”之称。瞧,远处青山上,阳光带走一片漂浮的云,澄净的天幕下碧绿的茶叶散发出悠悠茶香。

第五站:白象归来

传说,古时的召卫散达纳王国曾灾难不断,后因国王生下小王子后,宫中的大象也同时生下一头小白象,从此国家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小王子长大后,见邻国有难,便慷慨赠送了日渐长大的小白象,使邻国日益富强起来。后来国王听信谗言,将王子逐入山林。百姓知道后,纷纷向国王求情;邻国闻讯后,也送回了白象。就在国王接回王子那天,(白象的好友)青龙为大地洒下了一场“米花腊条雨”,顷刻间化为金银。王子见到金银不动半点私心,全都献给了佛祖和百姓,深得人们的敬重和爱戴,并为此举行三天大摆,受恩惠的阿昌族人跳青龙白象舞表达对王子的感激之情。阿昌族信奉小乘佛教,在佛教经典中,白象喻“佛”,象征“吉祥”。

第六站:竹林

当地大竹、金竹、埋桑竹居多。淳朴善良的阿昌人顺应自然生存之道—“有竹用竹、有竹吃竹”,取粗壮大竹建盖房屋,开启了艰难岁月里的“叉叉房”时代;取匀称之竹编制竹篮、竹筐、竹勺等生活用具;取生长在病斑竹里的竹虫做成营养佳肴;取竹子根、叶煮水,有清热解毒疗效;取新鲜竹笋经过刀切、水煮、捂热、晾晒等方式,加工出鲜笋、灰笋、酸笋、干笋片等食材。聪慧的阿昌族同胞基于对竹与笋的理解,烹饪出一桌“竹全宴”:竹节金钗、竹里香妃、竹灌佳酿、竹居灰姑、竹苔千丝、竹鱼成欢、竹结远缘、竹苞油聚、竹烟波月。

第七站:阿昌村寨“杀年猪”习俗

过年前杀年猪、吃杀猪饭是阿昌人一项忙碌而有趣的习俗活动。杀猪前三天,主人家相继邀请寨邻、亲戚、好友到时一起来帮忙、吃杀猪饭。当天凌晨五点多就起床烧水,备好杀猪刀、拴猪绳、芭蕉叶。天刚露白,几个壮汉齐力上阵,杀猪、刮猪毛、破肚、清理内脏、砍肉有序进行。杀好年猪后,男人们就可以边围坐在火堆旁烤石板肉、竹筒肉,边悠闲地围桌说笑、猜拳喝酒。妇女们则聚在厨房里忙碌有序地烹饪着“年猪宴”,不时传来阵阵欢声笑语。炊烟袅袅中,一桌传统的“年猪宴”端上饭桌,老老少少围坐在桌前,大快朵颐地吃着、敞开心扉地聊着,整个家里弥漫着肉的芳香,光嗅一嗅就会让人口水连连,细细品尝瞬间让您找回“家的味道”。

这里是腾冲边边上的“桃花源”,有夹道欢迎您的紫荆花大道,有一坡坡云雾缭绕的万亩茶园;这里的“年猪宴”、“阿露窝罗节”将在年前年后等候您的打卡体验;这里清脆悠扬的阿昌山歌会使您的耳朵“怀孕”,铿锵有力的窝罗舞会让您的脚板“瘙痒”......这里的每一个元素都散发着迥异的光!

来一趟吧,原始神秘的帕提瓦民族村景区等您来探秘!

Copyright Reserved 2021 © 阿昌山寨 网站备案号: 滇ICP备15000563号 电话(TEL):18988236235
网站建设技术支持:昆明天度网络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