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昌族民族传统节日,叫“阿露窝罗节”。它由窝罗节和阿露节,合并而来。
“窝罗节”是阿昌族的重要节日,同时盛行于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潞西市和保山市腾冲县、龙陵县及大理州云龙县阿昌族大部分地区。
“窝罗节”源于阿昌族的蹬窝罗习俗。“窝罗”原本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它是从阿昌族先民狩猎生活中形成的呼应叹词“哦罗”演化而来的,逐渐发展成庆祝捕获猎物的原始宗教歌舞,“手舞之、足蹈之”,从而发展到了原始自然崇拜的“感谢山林之神,赏赐猎物”的祭祀活动。逐渐演化到后来,阿昌族群体性“蹬窝罗”活动萌芽成民俗活动,民间主要在每年农闲季节的正月初二至十六,和村举寨,集中举行。
“阿露节”,也称“熬露节",汉语称"会街节",是迎接菩萨下凡的宗教盛会。相传,在农历九月初十,菩萨返回人间。这天,大地金光普照,青龙跳出水面,白象也从深山跑出来,人世间的一切灾难就会全部消失。以后,每逢这一天,阿昌族就制作出漂亮的青龙、白象,人们在广场上载歌载舞,迎接佛祖回到人间。
“阿露节",是陇川县阿昌族传统的重要节日,遇农历十月二十六日过节。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根据阿昌族人民的意愿和相关规定,将“阿露节”和“窝罗节”两个节日,合并名称,叫“阿露窝罗节”。 1993年5月20日,经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了《关于统一阿昌族节日名称和时间的决定》,正式批准确定,将阿昌族的民族节日统一名称为“阿露窝罗节”。确定成为阿昌族被国家承认的法定的民族传统节日。节日时间,在每年的公历 3月19-20日举行。
阿露窝罗节是阿昌族文化交流、交融、传承、弘扬的重要方式和载体。它集中体现了阿昌族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对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阿昌族与其它民族的文化交流,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是民俗学、社会学、历史学研究不可缺少的重要史料。
阿露窝罗节是阿昌族同胞全民族性的传统节日。 由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潞西市,保山市的腾冲县、龙陵县,大理州的云龙县等地区的“窝罗节”和陇川县户撒、腊撒一带的“阿露节”合并统一而来。每年春暖花开的三月间举行。 阿昌族的阿露窝罗节,主要是祭祀神话史诗中的创世始祖遮帕麻和遮米麻的丰功伟绩,歌颂幸福美满的生活,祝贺丰收而举行的大型祭祀活动。节日中要搭起始祖弯弓射日的神箭标志,扎起青龙白象,唱起古老的“窝罗调”,蹬着古老的“窝罗舞”。耍狮子、舞白象,还进行玩春灯、打秋千,对山歌、武术比赛和文艺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
现代的阿露窝罗节,实际上是一个大型的群体性迎新春文化娱乐活动。节日开始的时候,由德高望众的“活袍”主持祭祀仪式。“活袍”身穿黑衣长袍,腰系大红腰带,一手拿雄鸡尾羽毛,一手摇黑色大扇,以酒水、茶水祭祀祖先,用公鸡冠子的血珠进行血祭。然后便操着洪亮的嗓音,歌唱、祝赞始祖的丰功伟绩和恩德英明的,创世神话史诗《遮帕麻和遮米麻》的重要章节。唱完祝赞词,人们跟着“活袍”围绕着窝罗神台,狂跳古朴原始的窝罗舞蹈。
阿昌族的窝罗舞蹈,原始古朴,神秘奇特。它模仿古老神奇动物和飞禽走兽的一些动作与大自然的壮观景象,真实描摹人们劳动的情形。因此,阿昌族窝罗舞蹈有“日头打伞”、“月亮戴帽”、“双龙行路”、“金龙转身”、“弩弓射日”、“男耕女织”、“烟传递箭”、“猛虎下山苦竹盘根”、“的的吊鸟不走叉叉路”等等,相对规范和固定的动作。
阿昌族的民歌,在阿昌族传统文化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它包罗万象,充分体现了文学的功能和广泛的群众性和创造性。歌词讲究声韵对仗,词句平仄、对偶,大量采用比喻和拟人化的手法,即兴创作,因人、因事、因情、因景的不同,不断发生变化。节间,人们高歌古老的窝罗调,唱祖先,唱后人,载歌载舞,通宵达旦。“阿昌生得犟,不哭就要唱”,这是阿昌族人民能歌善舞、与生俱来的民族性格。人们歌颂始祖的恩德,要唱歌;谈情说爱,要对歌;劳作竞赛,要吼歌;兴业庆典,要欢歌;节庆欢会自然是满堂高歌;而讨亲嫁女,要唱哭嫁歌;给死者送葬,也要唱孝歌。阿昌族民歌借鉴了汉族、傣族和其他民族优秀的民歌表现手法,博取众家之长,最后形成了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
阿昌族的阿露窝罗节,在阿昌族山寨是节日的海洋。期间,阿昌族称为“活袍”的经师,高声念诵本民族的创世神话史诗《遮帕麻和遮米麻》,阿昌族群众在村寨的空地上围绕供桌呈圆圈形态“蹬窝罗”,来纪念开天辟地、创造人类的始祖遮帕麻和遮米麻。晚上,已婚男女围绕篝火呈圆圈,用跳“窝罗”来酬谢远亲近戚,未婚男女则在火塘边,相互对唱山歌,相互倾诉相思相恋之情。节日期间,阿昌族群众身着节日盛装,敲锣打鼓,载歌载舞,从四面八方汇聚到欢度阿露窝罗节活动中心地点。当地各族群众与阿昌族一起欢歌起舞,享受节日的欢乐。
阿露窝罗节的主要活动内容有:搭建祭祀神台,称之为节日牌坊。牌坊顶端架有弓箭,称神箭。牌坊立柱之上,绘有青龙、白象、及太阳、月亮。牌坊的每个组成部件及图案都根据神话史诗的记录,对应地具有象征意义,并融铸着神奇的传说;由“活袍”念诵创世神话史诗《遮帕麻和遮米麻》祭奠神灵;耍狮子、念四句,祝贺国泰民安、政通人和;演出的文艺节目都是群众自编自演的。主要有舞蹈、民歌演唱、乐器演奏及武术表演;阿昌族来自四面八方的群众,集中进行群体性“蹬窝罗”大联欢的壮观场面,把阿露窝罗节推向节日高潮;节日活动中,一个重要内容是年轻人对山歌。山歌内容涉及赞颂美德、谈情说爱、历史传说、天文地理和“破花名”(“猜花名”)。阿昌族的山歌,内容丰富,生动,精彩,动人心弦。对山歌,也是阿昌族人民能歌善舞的性格特征。当地有俗话说“阿昌生得犟,不哭叫要唱”,这是对阿昌族人民喜爱民歌的民族性格的准确写照。
阿昌族的民族传统节日,在民间,节日名目繁多,曾经庆祝丰收尝新过新米节,信仰佛教过泼水节,祭祀图腾崇拜过火把节,也过比较汉化的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阿昌族古老的社稷祭祀秋神、开春象征性的使春牛、农耕仪式化的撒种节、稻作文明的开秧门、关秧门。。。曾经都是传统民俗节日。这些阿昌族的传统节日,繁缛琐碎,过法亦比较多。阿露窝罗节是阿昌族最重要的民族节日。是被国家承认的法定的民族节日。
阿昌族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集中展示出阿昌族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民间文学,歌舞音乐,表现了阿昌族人民惊人的智慧,丰富的想象和不凡的创造力,是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强省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